世界上有两种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中,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
对于基层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如何沟通,如何说话,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在这里,有10个通俗易懂的沟通技巧,可以快速地帮助一线主管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管理者与下属沟通的核心之一是一次只谈一个观念,无论是项目思路还是复盘,将问题沟通透彻,减少后期由于沟通产生的偏差带来的维护成本。这个时间大概可以是10分钟的,也可以是1个小时的系统沟通。
管理沟通的核心是帮助下属快速理解项目内容、要点与目标,以更快让他上手工作,因此管理者要有一定的频次对沟通的重点进行评估,确认下属是否真的理解或同意你的工作内容。你可以用提问、判断及选择等多种方式确认下属是否真的掌握了。
尽量精确地沟通,使用举例、类比、例证等来说明,这是将专业概念与技术型语言通俗化的最好方法。
可以根据沟通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沟通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沟通打好基础。除了在正式的会议室、办公室,还可以选择一些咖啡厅、户外的场地进行沟通,这都会改变与下属沟通的氛围,很多时候下属被上级叫进办公室,他们心里或许都会不安地认为: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什么了?
善用逻辑的力量把你的想法和观点用时间、地点或主次等顺序组织起来,这样能保证大家听起来感觉很有道理,帮助下属在脑中构建项目的框架,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但更多时候,管理者则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并不是用逻辑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沟通内容,导致很多细节都会遗忘,当真正要执行的时候,也会导致原本计划的事情经常变动。
有时候管理者在讲话的时候很容易跑偏,下属不是很明白你讲话的内容,这往往不是你讲解技巧的问题,很大一个原因是管理者在一开始就未梳理好大的框架,如果管理者发现自己讲话的主题跑偏了,需要适时暂停,提醒自己拉回到主题中,这也是许多下属不愿意参与低效会议的原因。因此沟通中的技巧性停顿、思考的习惯会让你的内容更有质感,也提醒自己本次沟通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管理者时刻在沟通场景中多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表达什么?在沟通前期就要开门见山跟下属说明沟通的情况,这是每位管理者在需要动脑思考的问题,当你沟通后,还可以让下属整理沟通记录,作为执行的凭证,并不是说完就算。
如果你能够用上述的流程去做,下属发言及分享经验效果一定杠杠的,但实际上许多管理者在会议中都没有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回应技术:
不要一开始就带着情绪去沟通,这是许多管理冲突的导火线,如果管理者有情绪,可以深深吸一口气,缓解内心的浮躁再去沟通,如果下属真的错了,不要用假设的方式,用客观事实指出,通过主观的世界去判断客观的世界,是沟通的一大禁忌。
现在许多下属都是95后的员工,管理者可以简单了解他们日常的话题,用他们喜欢的“语言”进行沟通切入,结合围绕正在讨论的主题,特别是接下来要谈一些严肃事情、重大的项目,活跃的开场会让接下来的沟通变得容易切入,这也是产生沟通共鸣的一种方式。